• 工程案例

    追溯鲁班精神
  • 医院雷竞技app苹果项目
  • 美丽乡村雷竞技app苹果
  • 垃圾渗滤液处理项目
  • 工业雷竞技app苹果项目
  • 服务中心

    汇聚前沿技术
  • 学习成长
  • 文化内核
  • 规章制度
  • 制胜营销
  • 领导魅力
  • 技术中心
  • 项目管理
  • 生产中心
  • 知识拓展
  • 技术百科
  • 选型手册
  • 技术指南
  • 企业展示
  • 宣传手册
  • 企业文化
  • 视频地带
  • 行业规范
  • 行业标准
  • 环保法规
  • 招投标法
  • 售后服务
  • 售后服务
  • 在线视频
  • 在线数据
  • 服务制度
  • 027-83696029
    18507114787

    新闻与日期

    水环境治理新趋势来临 污水资源向全利用技术靠

  • 时间:2017-05-14 来源:雷竞技app苹果涧 点击:
  • 分享到:
  • 我国水环境管理的发展历程

    我国水环境保护法律法规的形成与发展落后欧美国家20余年。20世纪70年代以前,我国仅颁发了《工业企业设计暂行卫生标准》(1956年)和《生活饮用水卫生规程》(1959年)等技术规范,对工业和生活污染只有非强制性的约束。这种局面直到1972年才有所改变。1972年大连湾涨潮退潮黑水黑臭事故和北京官厅水库污染事故,为中国水环境保护敲响了警钟,此后,我国水污染防治工作的正式起步。

    法律法规从无到有,不断完善

    1973年,第一次全国环境保护会议揭开了中国环境保护事业的序幕,当年提出了环境影响评价、排污收费、以及“三同时”原则(要求新建、改建和扩建项目,防治污染的措施必须同主体工程同时设计、同时施工、同时投产),首个环保标准《工业“三废”排放试行标准》试行实施。

    1979年,环保领域的第一部法律《环境保护法(试行)》颁布施行,确立了国家环境保护的基本方针和政策。

    1983年12月,国务院召开第二次全国环境保护会议,将环境保护确立为基本国策。

    1984年颁发《水污染防治法》,使我国水污染防治工作从此有了坚实的法制基础,该法对水污染防治工作做了全面规定,确立了水污染防治的管理体制和基本制度,规定了污染物排放限制、排污收费、限期治理、排污申报、排污收费、法律责任以及沿用至今的水污染防治基本制度和环境标准体系。

    1989年第三次全国环境保护会议上提出“三大环境政策”(预防为主、谁污染谁治理和强化环境管理)和“八项管理制度”(环境影响评价制度、“三同时”制度、排污收费制度、环境保护目标责任制、城市环境综合整治定量考核、排污许可证制度、污染集中控制制度、污染限期治理制度),把不同的管理目标、不同的控制层面和不同的操作方式组成为一个比较完整的环境管理体系。这些环境管理制度一直沿用至今,被事实证明行之有效且适用于我国水污染防治。

    1996年第一次修订的《水污染防治法》实现了水污染防治工作的战略转移:从单纯点源治理向面源和流域、区域综合整治发展;从侧重污染的末端治理逐步向源头和工业生产全过程控制发展;从浓度控制向浓度和总量控制相结合发展;从分散的点源治理向集中控制与分散治理相结合转变。

    2008年第二次修订《水污染防治法》,着重突出了“强化地方政府水污染防治的责任、完善水污染防治的管理制度体系、拓展了水污染防治工作的范围、突出饮用水水源保护、强化环保部门的执法权限和对环境违法行为的处罚力度”等内容。

    逐步施行重点污染物总量控制

    对水环境管理而言,我国经过了初期浓度控制阶段,后来提出了重点污染物总量控制:我国总量控制制度最早起源于1986年《关于防治水污染技术政策的规定》,“逐步实行污染物总量控制制度”。但直到20世纪90年代,我国才真正将水环境容量研究成果导向污染物排放总量控制,严格执行的总量控制制度大幅度减少了工业水污染物的排放,对遏制近年来水环境质量的恶化趋势起到了极为重要的作用。“九五”期间,对废水中排放的化学需氧量石油类、氰化物、砷、汞、铅、镉、六价铬8项指标实行了排放总量控制。“十五”、“十一五”期间分别对化学需氧量指标进行了总量控制。

    为加强地方政府对水污染防治工作的领导,实现“十一五”水污染物总量控制目标,2006年原国家环境保护总局与全国31个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政府分别签订了“十一五”水污染物总量削减目标责任书;各级政府层层签订水污染防治目标责任书,并把责任书的完成情况纳入了领导干部政绩考核的重要内容。最终,与2005年相比,2010年全国化学需氧量排放量下降12.5%,超额完成了“十一五”的总量减排目标。

    生态文明战略下

    水环境治理的新形势

    2012年11月中共十八大提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提出了中国梦,建设生态文明,美丽中国。紧接着,十八届二中、三中、四中全会对生态文明建设作出战略部署,使之成为我们国家的战略。习近平总书记表示,良好的生态环境是中国梦的重要内容。生态文明战略下,水环境治理面临着新形势:

    民众对环境质量改善的意愿提升

    我国在污染物总量控制方面取得的阶段性成果很大程度在弥补过去的欠账,水环境质量从根本上改善仍然任重而道远。随着生活水平的提高,近年来,民众对环保,尤其对享受良好的环境质量的意愿日益强烈。民众的呼声也在一些事件中集中释放出来。

    2013年2月,浙江一名企业家在微博上表示,浙江省温州市瑞安仙降街道橡胶鞋厂基地的工业污染非常严重,污水直接排入河流,旁边居民癌症患者人数高得离谱,如果环保局长敢在这河里游泳20分钟就拿出20万。在微博下方还附有一张照片,漂浮在水上的几盏红色大灯笼特别显眼,而在河面上漂浮着的不少白色不明垃圾占据了整个河道。在靠近河边的墙角处,还有几摊明显的白色液体流过的痕迹。此事件曝光后引发多地民众邀请环保局长下河游泳,民众的热讽让“环保局长下河游泳”成为热门语句。

    新环保法实施,环保执法能力大幅提升

    环保执法力薄弱,成为污染长期得不到治理的重要原因所在。从中国行政体系的现实状况来看,环保官员在各级主政者前话语权太弱。广受热议的《穹顶之下》中也谈到环保执法的问题,环保执法“牙齿”不够硬,所以环保官员“不敢张嘴,怕别人看到嘴里没有牙齿”。
    < a href="">在线客服系统